第十二章 天生的阴谋家夫妻
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
顶点小说(m.dingdian888.com)更新快,无弹窗!

    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还。君不见,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......”</br></br>如今整个长安的大街小巷,茶馆酒肆,谁不知素有“长安第一纨绔”的晋王李治在魏王的诗词会上,赋诗了一首。</br></br>本来这也没有什么惊讶的,但关键是这一首诗,非是千古绝句,不能形容。</br></br>但不知何时,一则消息在民间传开,顿时间谣言四起,不知谁放出消息,说,李治的诗是找人代写,非自身所创,当不得真,人心往往总是以恶度人,再加上之前李治的名声和才子根本都不搭边,一时间,晋王李治非但没有因为《将进酒》而出名,反而颇有臭名昭著的意思。</br></br>晋王府,客议大厅。</br></br>李业诩、萧陵、房遗直、李敬业大唐天下党众多纨绔核心四人,此刻焦虑的看着坐在上方不急不躁品着茶的李治,又看了看一旁居然在绣着花....不,准确说是在绣着手套的武媚娘,一时间,颇为迷糊的看着两人。</br></br>李敬业皱着眉咳嗽一声:“党魁啊,如今长安关于你的流言风语可是风头正盛啊,要是长期如此,党魁您的名声可就......”</br></br>房遗直更是直言道:“党魁,我们必须马上采取措施反制啊,如今的局面对党魁越来越不利,万一被认定为事实,陛下绝不会将皇位传给一位欺世盗名之徒啊。”</br></br>李治好整以暇的看着众人焦急的神态,笑了笑,这些和自己从小长到大的兄弟们的心思,李治自然是了解的,他们不仅与自己有朋友兄弟之谊,利益上更是关乎他们的前程,李治的事就是他们的事。</br></br>“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,风险和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。”看着众人的疑惑眼神,李治笑道:“意思就是说,风险越大,利益也就越大。如今长安百姓对对本王越加的重伤,那么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时,也会越加的惭愧,同情本王。本王十年名声不显,如今正可借这一事件,扬名天下。这也是本王突然出席我那四哥诗词会上的原因。”</br></br>“党魁,你的意思是......”萧陵也还是疑惑。</br></br>所谓夫唱妇随,武媚娘此时开口了:“大家想必都知道春秋时候郑国国君郑庄公吧。”众人点了点头。</br></br>武媚娘笑道:“那郑庄公政治智慧的高明,表现为遇事能忍。</br></br>‘古之所谓豪杰之士,必有过人之节,人情有所不能忍者。</br></br>匹夫见辱,拔剑而起,挺身而斗,此不足为勇也。</br></br>天下有大勇者,猝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。</br></br>此其所挟持者甚大,而其志甚远也。’</br></br>无疑,郑庄公就是这样的人。</br></br>当他的母亲姜氏与胞弟姬段串通一气,给他多方制造麻烦的时候,他能做到隐忍不发。姬段想占好的地方,他就把姬段分封到京地;姬段贪欲不足,大修城邑,图谋不轨,他也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,忍下一时之气。</br></br>郑庄公政治智慧的高明,表现之二为出手强劲。郑庄公在胞弟逼宫问题上的隐忍、退让,说到底不是单纯的隐忍或退让,而属于韬光养晦,后发制人。他不曾马上实施反击,是他不愿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过早地和对手摊牌。</br></br>所以,郑庄公在隐忍的同时,私底下一直在作充分的准备,以求一招制敌。他的对手对此茫然无知,把郑庄公的克制隐忍、妥协退让误认为是软弱可欺,于是乎步步进逼。</br></br>谁知他们忘乎所以的举动,恰好为郑庄公痛下决心全面反击提供了机会,不出手则罢,一旦出手,雷霆万钧,摧枯拉朽,给对手以毁灭性的打击。</br></br>而夫君这一次是想做一次郑庄公,欲擒故纵。</br></br>从起初出现在魏王的诗歌会上的,以及最后狠狠折辱魏王的目的,这本身就是妾身和夫君不下的一个连环计谋,呵呵,而现在魏王主动造谣污蔑夫君也正是夫君所期望的。</br></br>等外界的对夫君的恶
章节报错(免登陆)
验证码: 提交关闭